top of page

明報專訪: 香港低空經濟發展機遇與挑戰:發揮「超級聯絡人」角色,林漢源促大灣區協同創新

作家相片: XSOCIALXSOCIAL

香港作為國際創新科技樞紐,正積極探索低空經濟的發展潛力。低空經濟業界林漢源近日接受《明報》專訪時指出,低空經濟將是香港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關鍵機遇,若能結合大灣區「內地硬件製造+香港科技應用」的協作模式,可協助內地無人機企業拓展海外市場,同時吸引國際企業通過香港進入內地,鞏固香港「超級聯絡人」的獨特地位。然而,他亦強調香港需突破基礎建設、法規、數據及人才等挑戰,建議政府以「試點先行、法規鬆綁、跨境協作」策略加速佈局。


低空經濟發展機遇:從二維到三維空間經濟,香港可成國際化樞紐:

林漢源表示,低空經濟的發展將顛覆傳統地面物流與服務模式,創造空中三維經濟生態。香港憑藉國際化營商環境、金融服務優勢及成熟的科技應用場景,可成為內地無人機企業「出海」的跳板,例如協助企業通過香港對接國際認證標準、測試跨境物流方案,並吸引海外企業以香港為基地探索大灣區市場。「香港的角色不僅是技術中轉站,更是商業模式創新的試驗田。」


挑戰與對策:七維度破局建議:


1. 基礎建設:借鑒深圳經驗,優先推動「園區試點」

香港地形複雜且建築密集,低空航線規劃需避開人車船及建築30米範圍,技術難度高。林漢源建議參考深圳「120億低空基建投資計劃」,於數碼港、科學園等園區建立試點,配置「通感一體化網絡」(5G+傳感器),實時監控無人機位置、速度及環境數據,並設置無人機機場提供充電與貨物配送節點,逐步累積運營經驗。


2. 技術與氣候影響:強化抗干擾技術與應急方案

針對衛星信號受天氣(如太陽風暴、雲層)及城市環境(玻璃幕牆反射)干擾的問題,需結合內地硬件製造能力與香港的場景測試優勢,開發適應本地環境的導航技術。此外,應建立極端天氣預警機制,並在試點區域部署備用通訊系統。

3. 數據與安全:建立低空飛行數據庫,加速推進低空經濟監察沙盒

香港目前缺乏低空飛行數據,不利安全驗證與保險定價。林漢源倡議政府牽頭設立「低空經濟監測沙盒」,要求企業共享匿名化飛行數據,並參考民航安全模型制定風險評估框架。同時,可通過無人機匯演等活動累積實時數據,加速技術迭代。


4. 人才缺口:引進專才與本地培訓並行

內地預估需百萬級低空經濟從業者,香港同樣面臨飛行員、維修技師及場景設計人才短缺。建議政府擴大「專才計劃」,吸引大灣區技術人員來港,並推動高等學府開設無人機操作、低空交通管理課程,短期內可與內地機構合辦認證培訓。


5. 社會接受度:以民生應用提升公眾信心

市民對無人機私隱與安全存疑,但同時熱衷無人機匯演。林漢源認為,政府應優先推廣「社會價值驅動」場景,例如:

• 緊急醫療配送:跨境運送血包、器官、藥品,縮短救命時間;

• 智慧消防:高樓火災時投射滅火彈,彌補雲梯高度限制;

• 偏遠地區物流:支援離島及郊野公園物資運輸。

透過透明化監管(如數據加密、飛行路徑公示)與公眾教育,逐步建立信任。


6. 法規改革:鬆綁限制,專項立法促創新

現行法例限制無人機飛越人車船及建築30米距離內,林漢源呼籲政府修訂《民航條例》,劃定分級管理空域(如低空經濟禁飛區、限飛區、自由區),並為特定場景(如醫療應急)開設快速審批通道。同時,可參考內地「低空經濟航空試驗區」政策,授權企業在監管下探索新運營模式。


7. 企業實踐:聯動大灣區,打造應用場景生態

林漢源透露,其公司正與內地無人機廠商合作,由內地提供硬件製造,香港團隊專注解決衛星干擾、軟件整合及跨境合規問題。「例如,我們在港測試的衛星訊號抗干擾算法,可幫助內地企業符合歐盟航空安全標準,而香港的國際化案例又能反哺內地市場升級。」他強調,香港需加速構建多元應用場景(如跨境快遞、智慧巡檢),吸引全球企業參與生態建設。


 低空經濟需政企協同,刻不容緩

「深圳的低空經濟發展速度可能超越香港十年以上,但我們的優勢在於制度創新與國際化經驗。」林漢源促請政府成立跨部門低空經濟辦公室,統籌基建、法規與產業政策,並設立專項基金支持技術研發。隨着《施政報告》將低空經濟列為重點,香港極需把握窗口期,通過大灣區協作實現彎道超車。





4 次查看0 則留言

Comments


© Copyright 2025 – X Social Group Holdings Ltd. All Rights Reserved.

bottom of page